首页>资源>专业文章

给创新做个酸性测试

2017-12-13 来源:凯洛格

一夜之间,怎么所有的电器都上天啦?”这是昨天逛了一会儿电器商店,笔者之一王玥年近七旬老

母亲的感受。“什么上天了?”由于被搞得有点莫名其妙,笔者追问道。


“这个厂家的小伙子告诉我,‘他们家的电视是云遥控’,那个厂家的小姑娘又说,‘她家的冰箱也是马上会发布的啥云操作’,说得神乎其神,还说将来一说话,菜都能自动做好”。听完这个回答,笔者不禁感慨:自从有了“云”计算以后,所有的新产品研发都在往“云”上靠拢——“云”手机,“云”电视,“云”微波炉,家家的产品都带上了“云”头衔。而各家厂商绞尽脑汁为了让产

品加入“云”功能,最终目的还是为面对市场需求。面对这样的创新运作,很多企业也表示无奈。就在最近,我们和一些VC机构交流,对此种现象就有所感受:一个项目不和“云”着点边儿,这个项目就好像没有任何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看来,真如老母亲所说,“一夜之间都上天”。


泡沫土壤之:“三人成虎”基于此,笔者不禁联想起另一件事。大家还记得2011年火爆异常的团购市场吗?当时,整个市场上热热闹闹的有六七千家团购网站,但是到2012年中,数据显示,50%的团购都消失了。在长期从事社交网络研究的笔者之一潘巍博士眼里,人类从历史的漫长演化过程中

形成了非理性行为模式及社会影响,上述现象就是典型表现。如同中国 “三人成虎”的成语故事所说,当身边或者社交网络上的朋友分享某件事物或者观点,重复接收多次之后,人们往往会削弱自身的判断力,趋向于认同该事物或者观点的分享所述情形。接下来的情形又如何呢?《引爆点》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对此有专门的解释。他的观点显示:当认可某种事物的人数到达了一个特定的引爆点以后,基于人类有“三人成虎”的社会性,更多人就会盲目地追随和接受,结果便致使该事物被迅速传播出去,但实际上像是泡沫被吹起来,也像是传染病一样扩散到所有人那里。大家必须认清:这样的全民认可并非理性,而是来自于我们人类的社会性。当一个概念基于社会性原理达到了引爆点以后,这个概念便会瞬间走红,人们便开始盲目投注热情,对这个过程中推出迎合市场热点泡沫

的产品,似乎也无可非议。对此,我们也深有体会:在从事创新相关工作的这几年,我们见到的最大的和最平凡的泡沫往往来自于创新,许多的创新管理者则感叹说,“我们是为了迎合市场才这么做的。”酸性测试和泡沫的力量在金融学中,酸性测试比率(AcidTest Ratio ,又称Acid Test)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酸性测试字面上的意思,是把一枚铜板丢进酸性溶液中,便可得知它是不

是真金。理论上,这是一项严谨的测试,用以衡量一家公司是否拥有足够的短期资产,即在无需出售库存的情况下解决其短期负债,有足够的偿债能力。后来,它延伸出含义用来指测试某项交易是否稳当。可惜,延伸测试的结果大多数时候是令人失望的。


在1999后半年,因为市场继续走红,不少经济学家们说,经济发展非常良好,股票市场绝对不是炒作和泡沫。那时候,只有不到30%的经济学家觉得市场处于非良性状态,但实际上离崩盘只有不到一年

时间。互联网泡沫在2000年破灭的历史也并不遥远。这就是泡沫的力量,它会让人失去判断力。回到创新管理领域,用以测试创新性真实含金量的类似酸性测试,其实同样重要。在一个组织中,每每遇到创新大潮,组织总是担心能否引领潮头或借势而上,但实际上,盲听盲从或被创新的泡沫淹没,也是并不罕见的事实。正因如此,我们既看到了IBM、微软以及淘宝的经典案例,它们把握住信息革命的几个关键浪头而异军突起;也看到了铱星手机、柯达胶片等被创新大潮淹没,最终败走麦城。还有的是在同一家公司的生命历程中,如SONY,我们看到过它把握录音技术、彩色显象管技术等潮流称霸行业,也看到过其错失互联网机会而陷入泥沼。


许多的创新人员,虽然开始会有怀疑,表示目前迎合热点的盲目创新只是暂时的。但是,在追随市场热点进行创新研发,并且取得不错收益以后,他们会改变想法,甚至会到处演讲,开始真心地认为像云这样的卖点不是短暂的热点/泡沫,而是市场长期持久的需求。这样的想法会让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和警惕感,最终深陷于泡沫的泥潭中,丧失了应该有的战略眼光。酸性测试就在你身边那么,组织为了避免创新泡沫但又不被创新大潮所遗弃,创新性的酸性测试要怎么做呢?就此,企业必须要问自己一系列相关问题。以当前的云计算浪潮为例,企业需要自问:目前的创新大潮如云计算是否真的具备想要分辨某个创新方向是确实有潜力的热点,还是非理性的泡沫,我们甚至可以依赖出租车司机,或者是自己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老母亲。了技术大面积商业化的社会基础;相比较竞争对手,我们自身的差异化是否清晰而持续;客户是否开始或者可以被教育有相关消费行为的产生;公司内部的流程和文化以及人员能力是否匹配这样的趋势;

……


企业的创新研发团队都是有限的,他们可以专注于可能对企业未来5~10年真正有价值的技术,也可以让成员自由发挥,开发出全新的独特电子产品,或者,他们选择追随泡沫涌动的潮流,开发诸如“语音识别电饭煲”、“云计算电熨斗”之类华而不实、显得时尚新潮的产品,并且基于迎合所谓的市场热点取得一时的成绩。但是资源注定有限,他们只能做成一样。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过分盲目追捧热点的结果,是当该市场热点最后破灭的时候,企业的知识及创新资本也会一起破灭。其实,除了上述自问的方式,想要分辨某个创新方向是确实有潜力的热点,还是非理性的泡沫,方法不局限于此。我们甚至可以依赖出租车司机,或者是自己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老母亲,当他们都开始讨论甚至质疑这些热点,您就应该知道,是时候要提高警惕了!

Copyright © 2023 凯洛格咨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61958号